登录名: 密码: 注册  

考德上教育 设为首页 立即收藏

网校 建筑 | 医学 | 财会

教师 | 留学 | 其他

40004-20005

视频 专题活动 YY频道备考 德德师兄微信号:KDSJY100
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老师指导 > 申论 > 申论热点 >

2013年6月时事评论:如何看待“中国式过马路”?

来源:时事一点通时间:2013-06-18 13:55考德上教育V

时事评论背景:

继多个城市对“中国式过马路”开罚后,厦门也准备对这样的行为进行惩罚。仿效其他多个城市的做法。厦门市将首先采用信息化手段,先对闯红灯的行人予以警告,不听劝阻且情节恶劣的,民警将对其开具10元罚款。此外,民警还要通过手中的移动警务系统,记录下闯红灯人的违法行为,并且永久保存。一旦被记录在案,今后考驾照、找工作、贷款都将受到影响。因此在政府部门强力出击的同时,“中国式过马路”这一现象,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。

时事评论观点:如何看待“对‘中国式过马路’开罚”

“中国式过马路”既是规则意识浅薄导致的,也是规则本身不完善造成的。

一方面,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,与缺乏安全意识、心态浮躁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。尤其是行人“闯红灯”的“违法成本”太低。行人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,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,横闯红灯而去,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“闯红灯”行人进行避让。而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愈加严格,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人的安全意识。在许多城市大量“高清摄像头”的“监督”之下,司机对于闯红灯可以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,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,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,否则都会受到处罚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人在“闯红灯”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。另一方面,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,也在客观上导致了“闯红灯”行为的发生。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,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,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,来不及让行人通过。

“中国式过马路”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,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。

“中国式过马路”的现象,不仅存在于交通规则之中,在社会管理、官场治理、商业伦理上同样存在。表面上是“法不责众”的社会心态在作怪,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。正是因为对“法不责众”过于迁就与放纵,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。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,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,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。因而,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,还是社会治理,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,而减少人为的影响。

完善法律制度,加强公民意识是“中国式过马路”的解决之道。


首先必须要完善法规。法制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法治社会,依法治国。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剑锋锋利,而且在于警示高悬;惩前解决现实问题,毖后解决根本问题。其二,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。严格地说,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,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其突发性。但是问题在于不能使失范积累成为一种社会风潮,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有预期的习惯化行为。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。其三,加强人们的公民意识。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,是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念基础。“失范”危机并不是源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,而是这些思想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“合法化”而导致的。必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蕴含的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、理想的建构和阐释,将其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。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工作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HOHO